2025年6月25日下午,由佛山市律师协会涉外与港澳台法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内地与港澳诉讼程序及证据规则”专题沙龙在佛山市律师协会会议室举行。活动聚焦粤港澳三地民商事诉讼制度的适用规则与证据方法,旨在为湾区律师在多法域案件中的协作与对接提供制度性参考与实务借鉴。
本次沙龙特别邀请来自澳门胡秀环律师事务所、香港Gilt Chambers及广东诚公律师事务所的三位专业代表进行主题分享,聚焦制度差异、法律文化与诉讼实务对接,推动湾区法域融合的深入对话与协同。
广东诚公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香港律师会注册外地律师杨新应邀出席,并作为主讲嘉宾之一作专题发言,与来自澳门、香港及内地的法律专业人士进行深入交流。
佛山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陈志坤出席活动并致辞,对三地律师共聚一堂、开展高质量交流研讨表示欢迎,并期待佛山律协今后继续与港澳及湾区律所深化合作,搭建更多务实平台,推动法域之间的共识建设与专业融合。
1
三地主题分享嘉宾
黄兆鸿律师(澳门)
胡秀环律师事务所
主题:澳门民事诉讼程序及证据方法之概述
朱柏陵大律师(香港)
香港金叶大律师事务所(Gilt Chambers)
主题:香港民商案件诉讼程序
杨新律师(深圳)
广东诚公律师事务所
主题:内地与香港地区民事诉讼程序的主要特点比较
三位嘉宾从程序启动、举证安排、审理方式、判决机制等维度展开系统对照,结合各自执业经历,提出制度差异下的应对方式及合作建议。整体研讨围绕“理解制度、消解隔阂、提高协同”这一主轴展开,体现出高度的专业共识。
2
实务回应:制度差异下的诉讼衔接与操作挑战
在本次沙龙中,杨新律师围绕“内地与香港地区民事诉讼程序的主要特点比较”主题,从制度结构、举证机制、判决执行到实务协作,系统解析了两地在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关键差异,并深入剖析了法律制度背后的逻辑结构与适配要点。
作为深度参与多法域争议解决与制度对接事务的专业律师,他在发言中指出:
>“跨法域法律服务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进入,而在于理解结构、适配规则、组织资源,最终实现法律效果的最大化。”
他认为,随着湾区法治协同的不断深化,律师不仅要具备多法域的制度理解力,还应具备跨团队、跨地域组织执行能力,真正实现从“能参与”到“能解决”的专业跃迁。
3
现场回顾:专业碰撞与共识凝聚
活动现场氛围严谨务实,讨论涵盖:
诉讼程序启动与文件送达的衔接问题;
证据规则与开庭的差异比较;
三地判决的执行机制;
律师跨法域服务的实务要点。
4
诚公观点:以制度理解力支撑跨法域专业服务
广东诚公律师事务所长期专注于港澳法律事务、跨境争议解决与国际法律合作,构建起“内地—香港—全球”协同架构,形成以深圳为中枢、联动港澳、辐射国际的多法域服务体系。
在法律服务日益国际化、体系化的今天,诚公所始终坚持:
以制度理解力为基础;
以专业组织力为支撑;
以结果导向为目标。
为客户提供精准、可信赖的解决方案。真正有效的跨法域法律服务,必须建立在对法律逻辑与实践路径的深刻理解之上。
在未来的法域融合与区域协同趋势中,诚公律师团队将持续以高度专业力和国际视野,为客户提供制度对接背景下的精准法律解决方案。
5
关于我们 | 广东诚公律师事务所
广东诚公律师事务所为客户提供涵盖商事争议解决、港澳法律事务、跨境投资合规及国际仲裁在内的全方位法律服务。我们拥有覆盖内地与国际主要法域的专业团队与协作网络,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一体化、可执行的法律解决方案。